浮雕,指的是一种雕刻图像脱离平面而浮突于材质之上的雕刻艺术,是平面图画与立体雕刻融合的结果。在寿山石雕刻中,浮雕是一种介于圆雕与薄意之间的表现形式。
明清时期,为了造型而舍料、开负空间的奢玩情形经常见到,当时的浮雕偶尔会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寿山石砚台与章体四周,但也不是主流。
晚清之后,惜才之风的兴起让雕刻师对寿山石的处理工艺开始改变,浮雕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技法被运用在印钮、摆件以及挂件之中,一些原先因为太薄而不能用于圆雕或切章的石料也有了用武之地。
有别于圆雕全方位的三维欣赏,浮雕的创作是位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一个「压缩」地带,它一般关注的是作品正面或两侧的展现,它所呈现的一种是被压缩过的现实,也是平面上呼之欲出的半立体艺术。
浮雕根据下刀的深浅,画面压缩的程度,又可分为浅浮雕与高浮雕。从空间构造及呈现形式上看,浅浮雕更接近薄意,而高浮雕更接近圆雕。